​​欢迎光临广东省华瑞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官网!
​l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0769-2332 5678
南方都市报]深度剖析劳务派遣行业
来源: | 作者:华瑞成 | 发布时间: 2022-06-02 | 242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车站附近招徕初来乍到的打工者,以介绍工作为名骗取“中介费”,不签劳动合同,不买任何保险,直接拉人进厂做工,发工资时再“抽一道水”,甚至卷款潜逃。这是东莞许多不法劳务派遣公司的惯用手法。

    去年发生在厚街的求职者捅死“黑中介”一案,就是这种骗局所导致的悲剧。频繁见诸报端的此类劳资纠纷,令劳务派遣行业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而它能帮助企业实现灵活用工、缓解“招工难”问题、免费为求职者找到工作……这些优势反倒被淹没,令一些正规公司有苦难言。

    7月1日,新修订的《劳动合同法》将正式实施,对劳务派遣做出了更严格的规定。如果说前两期我们试图从个体角度展现劳务派遣的纷杂,本期,我们将通过追溯劳务派遣在东莞的发展脉络,了解这个行业从何时萌芽,如何兴起,又是怎样被“污名化”的演变路径,探究“鱼龙混杂”现状背后的深层原因。

    登记的和没登记的数量相当

    根据市工商局的统计,目前共有1000多家劳务派遣公司。但以陈建在业内多年的经验来估计,除了正式注册的公司外,在东莞从事派遣业务的个体和公司,还远不只这个数字,“至少有超过2000家”。

    陈建做劳务派遣这行已经8个年头了,他是东莞颇具声誉的华瑞成劳务派遣公司的副总经理。38岁的年纪不算大,但他已经两鬓微霜,“原先我没有这么多白头发的,实在是做这行太辛苦了”。既要累积企业客户,又要马不停蹄地招工,面对高流失率,招到工后也得想方设法留人。此外,包工头携款潜逃、派遣工临时走人、遇到劳资纠纷时还得垫付工资……这些闹心事儿,他也遇到不少。作为一家正规经营的公司,还得被迫承担着“黑劳务”、“黑中介”给行业带来的坏名声。因此,他颇有些身心俱疲地说,“3年后我就要退休不干了”。

    华瑞成劳务派遣公司位于市中心东城中路的麒麟商业大厦里,这是东莞首个开创带豪华装修出租的写字楼,大厦门口的公共区域立着一尊艺术雕塑,大堂内光滑的大理石地面反射出的灯光,与花岗岩墙体上镶嵌的镏金花纹交相辉映,洗手间里飘出轻柔的音乐。

    在东莞的劳务派遣行业里,能够驻扎在写字楼的并不多,能在这样的环境里办公的更少。这里每平方米租金要55元,华瑞成每月仅房租就要花去上万元。这对于业内大多数的小公司而言显得有些奢侈。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介绍,有些派遣公司办公场所很简陋,“一间房子、一张台,就开始派人到工厂里”。这类公司为了方便招徕初来乍到的外来打工者,会在各镇街的汽车站、火车站或商场等人流聚集处设个点,只用租一个简单的店面或一处民房就开始招工。

    目前劳务派遣的入行门槛较低,只需要50万的资本即可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最关键的是,目前开设劳务派遣公司并不用经过劳动部门的严格审批,宽松的准入环境,让东莞劳务市场上活跃着许多家劳务派遣公司。根据市工商局的统计,目前共有大大小小1000多家劳务派遣公司。但以陈建在业内多年的经验来估计,除了正式注册的公司外,在东莞劳务市场上从事派遣业务的个体和公司,还远不只这个数字,“至少有超过2000家”。

    作为劳务派遣公司的监管部门,市人力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则透露了另一个情况,在实际的监察过程中,他们发现并非所有登记在册的公司都在开展这项业务,“有大约一半的公司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劳务派遣公司,他们注册时为了拓宽营业范围,想到以后如有需要再重新办理太麻烦,索性先把这项业务一起登记起来,但实际上并不做这块。”

    比登天还难的“许可证”

    2002年原劳动局发出第一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直至2008年,东莞一直实施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这段时间广深等外地劳务派遣公司纷纷抢滩,东莞本地的派遣公司只占很少的市场份额。

    这么多的劳务派遣公司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这要追溯到1999年。当时金霸王、诺基亚等一批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东莞。他们为了应对季节性订单,经常要临时招收一批工人赶工,这样的工人就是劳务派遣工。这些外企在国外,或上海、广州等地的分公司,早已非常普遍地接受劳务派遣服务了,但是1999年的东莞却几乎找不到一家这样的公司。于是作为诺基亚中方的投资方之一,东莞市南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令旗下的东莞信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的人力资源服务。曾在信鸿工作过的陈建说,“一开始信鸿帮外企招人,后来诺基亚还希望他们去管理,慢慢就衍生出劳务派遣。”

    当时劳务派遣在东莞刚刚萌生,地方政府对这个行业也并没有具体的硬性规定。换句话讲,当时政府默许它摸着石头过河,过了3年才推出行业内的服务许可证。信鸿的常务副总经理肖丽还清楚地记得,2002年,当时的原市劳动局才给信鸿发了一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我们那证的编号是001,是业内第一个拿到许可的单位”。

    要获得这个许可证相当不易,通常都是一些业内信誉度较高的企业,当时整个东莞只有少数几家劳务派遣公司有这个官方许可证,比如具有深厚政府背景的东莞高地派遣、主要面向中国移动进行人才派遣的景鸿物管公司,而2005年成立的智通人才派遣随后也获得了一张“入场券”。此后直至2008年,东莞一直实施着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这张准许从事派遣业务的“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几乎没再颁发。

    在东莞本土劳务公司还未形成气候之时,外来的派遣机构纷纷进驻抢滩,这段时间内就有来自广州、深圳的一些全国有名的人力资源公司,例如在广州排前两名、有18万到20万派遣工的仕邦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原省劳动厅旗下的红海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还有来自深圳的鲁西、中南、鹏劳等劳务派遣公司也进入了东莞市场。他们通常持有省级劳动部门,或者广州、深圳当地劳动部门所颁发的牌照,在东莞成立分公司进行派遣业务。

    总体来说,这段时间都是以外地的劳务派遣公司为主,东莞本地的派遣公司只占很少的市场份额。主要是因为“要办劳务派遣的执照,一定要去市劳动局拿许可证,但要拿到证比登天还难”,这是当时行内人的普遍反映。

    尽管政府对劳务派遣公司的准入资质进行着严格的把控,但是有业内人士认为,这种障碍和壁垒也限制了市场的扩大,就算有人在做所谓的“派遣劳务”,也是变相以中介、职介的名义进行有偿输送,即从派遣工那骗取所谓“介绍费”,几乎都属于一些黑中介、黑劳务。

    新《劳动合同法》的并发症

    2008年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降低劳务派遣门槛,注册资本五十万元,从工商局拿到营业执照就可以,无需经过劳动部门的审批,东莞有90%以上的派遣公司是这之后才成立的,“其实他们(劳务公司)有些是以劳务派遣的名义在非法从事职业介绍”,也就是所谓“黑职介”。

    2008年1月1日起,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其中第五十七条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应当依照公司法的有关规定设立,注册资本不得少于五十万元”。这就意味着要开展这项业务,只要从工商局获得营业许可执照就可以了,无需经过劳动部门的审批。东莞市人力资源局的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初在立法前征集意见时,他们也曾提议要把劳动部门审批作为前置许可写入法律,但最终未被采纳。

    这一法律出台之后,大大降低了这个行业的入行门槛。大大小小的派遣公司层出不穷。据业内人士估计,东莞现有的1000多家劳务派遣公司里,起码有90%以上是在2008年劳动法出台之后才成立的。之所以涌现出这么多的劳务派遣公司也有另一个原因,市人力资源局的工作人员道出隐情,“其实他们(劳务公司)有些是以劳务派遣的名义在非法从事职业介绍”。因为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是要经过劳动部门审批的,需要遵守相关的“条条框框”规定,所以干脆用比较容易拿到的劳务派遣的执照,变相地从事收费职介的业务。

    在这行打拼已久的陈建举了例子,来说明这种非法劳务派遣的操作手法:他们先从企业那拉活,号称能帮企业招到短期工,从中收取招聘服务费。然后再到街上拉人,或通过包工头找人。他们一般聚集在长途汽车站、火车站周边,看准初来乍到的外地打工者下手,将求职者完全无需付费的劳务派遣业务,偷换概念为“介绍工作”,并从中收取所谓“中介费”,不少求职者上当受骗。厚街美和劳务派遣公司就深谙这种骗术的经营之道,最终酿成了“求职者被骗300元钱,当街捅死‘黑中介’”的惨剧。

    市人力资源局表示,目前这种违规经营的劳务派遣公司多是一些小公司,有些只有三五个人。另据业内人士介绍,有些公司甚至只有1个人,老板集业务、保安、会计、行政于一身。这些人的身份更像是一个“包工头”。他们通过老乡关系、朋友介绍或上街拉人等方式,召集起一帮人在他旗下。他们和派遣工之间并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纯粹靠口头约定和人情纽带来维系劳动关系。

    在工期还没有结束时,有些员工要预支工资,“包工头”们也会先给些“零花钱”,平常也会买烟买酒,通过这些小恩小惠来收买人心。有时,当员工和用工单位起争执时,他也会出面开解。所以尽管他会从员工工资中克扣一小部分,但对于举目无亲的外来务工者而言,他们算是最熟悉的人,所以仍有人愿意追随。但也有些不守信用的“包工头”会截下企业发放的工资卷款潜逃,而派遣工就会转向企业索要工资,这种劳资矛盾激化后劳动部门会介入处理,通常会追究用工企业的连带责任,因此,背上黑锅的企业只好再发一次工资才能平息,造成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有些公司为了逃避监管和投诉,经常“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流动办公,这让人力资源局的劳动监管部门很头痛,“他们注册是这个地方,拿了牌照以后就另租一个房子,几个人住在那里也搞派遣,很不规范,发生了纠纷我们也不知道找哪”。至于发现违规的派遣公司如何处置,在08年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市人力资源局相关负责人有些无奈,“按照相关规定予以行政处罚咯,但是很多公司交完罚款后又再继续”。违法成本太低,也是造成这一行业乱象横生的一个原因。

    “钢丝上跳舞”的经营

    “我们的利润来自于风险控制。”为了应对工伤风险,华瑞成自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管控。陈建每当提到一个项目,都会主动亮出与派遣工的劳动合同,以及与用人单位签订的派遣协议。

    尽管目前劳务派遣行业存在一些问题,但也不能全盘否定这个行业的所有经营者,华瑞成劳务派遣就是其中之一。据陈建介绍,该公司是从2006年涉足劳务派遣业务的,公司的创办人崔明勋曾经在日韩两国待过多年,后来回国从事贸易行业。早在上世纪80年代,他就从日本韩国引进了很多中小型企业来东莞投资。这些企业大多落户于常平平谦工业园和长安的振安工业园。

    这些企业初来乍到时,对国内的很多政策和法律不熟,他们生怕触犯到法律。于是就找到崔明勋帮忙解决招工问题。于是崔明勋旗下的贸易公司就逐渐开展起劳务派遣这项业务。待后来这个业务越做越大之后,他们发现总是以贸易公司的名义去签合同好像不是很方便。于是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在2009年投入了100万注册资金,专门成立了华瑞成。

    崔明勋把劳务派遣这块业务形容为“就像是在钢丝上跳舞,在任何一个小问题上出了差错就掉下去了。”所以管理上更是不敢马虎,在接受采访时,陈建每当提到一个项目,都会主动亮出与派遣工的劳动合同,以及与用人单位签定的派遣协议,其中明确地注明了工作时间、派遣岗位、薪资待遇等,严格遵守同工同酬的要求,让三方都做到心里有数,有据可依。

    在用工过程中,派遣工受了伤,赔偿责任究竟由派遣公司还是用工单位承担,这在08年的劳动法中并没有具体规定,因此容易造成双方互相推诿的纠纷。而对于这方面,华瑞成也并不回避,主动担负起这个责任。正如该公司的财务总监所说的那样,“我们的利润来自于风险控制。”为了应对工伤风险,华瑞成自有一套严格的流程管控。

    首先,选择客户非常慎重。陈建告诉记者:“我们的工作人员亲自要去现场,去车间、工作岗位看有没有工伤风险。冲压、冲床、锻造、高压、高电这种无论如何是不会安排我们的人去的。”而电子企业是他们的主要合作对象,派遣工在那主要从事零件组装工作,风险较小,加之其客户三星、步步高这些大企业本身的工伤率就很低,几乎为零。

    其次,他们也会考虑宿舍和车间的距离,“老是需要过马路的企业我们也不接”。此外,他们还会为每位派遣员工购买一份保额10万元的保险。陈建说,由于风险管控得力,该公司开业以来只发生过2起较小的意外伤害事件,一起是员工从上铺跌落,另一起是头顶蹭到风扇,所幸伤势并不严重,只花了几千元的医药费,而且都得到了保险赔付。

    由于有着一套标准化的运作制度,华瑞成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声誉。比起其他一些小公司的业务员得汗流浃背地四处开拓客户,该公司的业务员刘小姐“基本不用出门,都是企业的H R主动找上门来。”而且尽管该公司提供的服务费要比市场价贵一倍,仍应者不绝。除了三星、三洋、奥林巴斯、丰田等知名日韩企业都是其主要客户外,华瑞成还吸引了沃尔玛、中国银行、格力、步步高等国内外知名企业与其合作。

    为企业用工灵活性“出力”

    企业频繁裁员、招工,除了企业没法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外,对于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也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而派遣公司则从中起到了一个调节市场的作用。

    除了在外企和民营企业工作的一线员工之外,国有企业也活跃着派遣工的身影,银行的柜员、电信公司的客服、电力部门的员工很多也是与第三方公司签约的派遣员工。至于在东莞务工的派遣人员共有多少,对此市人力资源局无奈地表示,“之前用工备案都没有经过我们,很难说一个大概的数”。根据业内人士的估算,如果按照每家派遣公司有100人,全市注册的1000家企业,大概有10万人。如果再考虑到季节性用工的人员起伏,那么估计有9万到15万人左右。

    和华瑞成一样,信鸿的主要服务对象也是外企,“劳务派遣在国外其实是个非常成熟的用工形态,我们之所以开始也是应客户的要求来的”。东莞信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高级运作经理刘贤春告诉记者,客户当时希望能够增加用工的灵活性,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外资企业,订单的高峰期会大量地招人,到了低谷的时候会有很多的人员流失或者说裁员。“但对于这些上市公司而言,裁员势必会影响股东的信心。所以他们就想到国外的方法,通过第三方提供劳务,来减少上市公司经营上的一些压力。”

    制造业是劳务派遣工使用最广泛的行业,这种企业用工数量会受到订单量的直接影响。刘贤春介绍说,如果频繁裁员、招工,除了企业没法集中精力搞生产经营外,对于庞大的劳动力市场也会形成很大的冲击,而派遣公司则从中起到了一个调节市场的作用。

    “最能凸显我们作用的是在金融海啸的那几年,我们很多客户都受到影响,有一个客户基本处于要倒闭的状态,他最高峰用工的时候有2000人,后来逐渐逐渐就没有了。那时候一些民营企业、国有大型企业还是有用工需求的。我们刚好接了华为的单,就可以把原先客户的员工再分配到其他需要用工的企业中,他们就不会面临失业、被裁员的困境”,信鸿实业的常务副总经理肖丽举例说。

    而在今年春节后的用工高峰期,东莞许多大企业,并没有遭遇到“用工荒”也有赖于劳务派遣介入。智通人才外包公司也是一家劳务派遣公司,其经理王亚东介绍,今年开工得很早,很多大企业初五就招人了,但是找工期也缩短到了10天。“如果他们自己招的话,肯定很难完成招聘计划,但他们毕竟是老客户,我们对他们的用工需求还是有所了解,开多少生产线,需要多少人力资源,我们都有提前储备的员工,例如企业要2000人,我们就可以送去3000人让他们筛选”。能够做到迅速补员到位,保证企业顺利开工。

    变迁

    白

    东莞第一个劳务派遣公司

    1999年金霸王、诺基亚等一批外资企业开始进入东莞,为了应对季节性订单,经常要临时招收一批工人赶工。于是作为诺基亚中方的投资方之一,东莞市南信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就令旗下的东莞信鸿实业发展有限公司为外资企业提供配套的人力资源服务。2002年,当时的原市劳动局才给信鸿发了一张“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我们那证的编号是001,是业内第一个拿到许可的单位”。

    黑

    黑职介兴起的年代

    2008年1月1日起,新《劳动合同法》开始实施,规定劳务派遣单位只要从工商局获得营业许可执照就可以了,无需经过劳动部门的审批。东莞现有的1000多家劳务派遣公司里,有90%以上是在2008年劳动合同法出台之后才成立的。“其实他们(劳务公司)有些是以劳务派遣的名义在非法从事职业介绍”,因为开办职业介绍机构是要经过劳动部门审批的,所以干脆用比较容易的拿到的劳务派遣的执照,变相地从事收费职介的业务。

    温馨提示

    如何辨别“黑职介”?

    首先,正规的派遣公司会与劳动者签订2年以上的劳动合同,按月向其支付劳动报酬,并保障其各种福利待遇;

    其次,当劳动者被派遣到用工单位工作时,派遣工享有与该单位的同样岗位劳动者同工同酬的权利。用工单位还应向派遣工支付加班费、绩效奖金,提供与工作岗位相关的福利待遇。此外还要提供必要的培训。

    第三,派遣工在无工作期间,派遣公司应当按照东莞的最低工资标准,向其按月支付报酬。

    第四,劳动部门重申正规劳务派遣公司从不对派遣工收费,请广大务工者牢记。

    这些派遣公司信得过

    (市人力资源局推荐)

    ●广东智通人力资源外包服务有限公司

    地址:莞城区莞太大道63-67号2楼

    ●东莞市恒胜劳务派遣有限公司

    地址:东城区岗贝社区主山鸿怡大厦A栋101D

    ●东莞市高低人才资源开发有限公司

    地址:南城区元美路22号丰硕广场一、二楼

    ●东莞市信宏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

    地址:南城区周溪众利路85号5楼

    统筹:南都记者 何永华 柯晓明

    采写:南都记者 陈静 实习生 王哲颖

    摄影:南都记者 陈奕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