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广东省华瑞成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官网!
​l  联系我们
全国服务热线:
0769-2332 5678
让“最难就业季”不再难!东莞多举措助高校毕业生就业
来源: | 作者:华瑞成 | 发布时间: 2022-06-01 | 213 次浏览 | 分享到:
就业是民生之本,广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牵动人心。今年以来,东莞持续推出系列政策,多举措全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力争让高校毕业生在“最难就业季”,也能顺利就业。
随着经济企稳回升、政策红利不断释放、稳就业举措全面发力,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正在持续好转。

为了更好地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东莞市促进2020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方案》已经出台,东莞市人社部门将进一步加强岗位挖掘,推进岗位开发,加大见习培训,全方位拓渠道、优服务、强保障,确保高校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平稳。

 

搭建平台

线上线下招聘会轮番上演

8月29日上午10时,2020届东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专场招聘活动在智通人才连锁集团总部A、B馆正式举办,吸引了众多求职者现场求职。

这也是疫情以来,东莞针对高校毕业生首次举办全市规模的专场招聘活动。如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为东莞市人社部门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本届招聘会分线上线下两方面分阶段进行。对比以往,此次线下招聘活动规模更大、覆盖行业更广。

近100家企业提供岗位近3000个。招聘企业涵盖医疗、科技、金融、新能源、造纸、网络等行业。

值得关注的是,东莞市雄林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研发工程师、广东鑫发精密金属科技有限公司招聘高级销售精英(储备干部),月薪都高达2万元。

“这是一场公益性的招聘活动,面向全社会免费开放,欢迎有求职需求的毕业生前来应聘。”东莞市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刘越峰说。

这次招聘会采取举行一场线下招聘会,开展7天线上招聘的形式进行。求职的高校毕业生只要在线上报名了,在7天之内可以跟这些参加招聘的企业进行深度联系。

“在线上,毕业生可以直接投递简历、参加视频面试等。”广东智通人才连锁集团东莞公司总经理欧阳威说。

相比往年,今年的招聘活动为毕业生提供了更多专业指导服务,为毕业生赋能,帮助其更好地就业。

当天招聘活动开始前,市人社局首先举行了主题为“专业与职业、就业与择业”的东莞高校毕业生就业沙龙活动,邀请了多名资深专业培训师、企业HR向毕业生代表现场传授经验、答疑解惑,帮助高校毕业生做好职业规划,更加理性地择业就业。

现场设置了简历诊断及求职指导处,由3名职业规划导师为来现场求职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免费的简历诊断、职业规划辅导等服务,帮助毕业生解决求职的困惑。

欧阳威说,应届毕业生可以登录本次招聘活动的平台“校校招”系统,不仅能够找到很多的工作岗位,同时还可以在云端去做简历诊断。“线上可以自动进行评分,并出简历优化的建议,同时它还可以进行人工连接,由我们后台的工作人员帮助毕业生优化简历。同时,线上还可以给求职者做人才测评,有十几套针对于应届毕业生的人才测评工具,可以让他们更好地去了解自己的性格和职业方向。”欧阳威说。

高校毕业生还可以通过“校校招”系统了解到自己所读专业学生的就业分析报告,以大数据的形式让求职者了解同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就职行业、岗位及薪资待遇情况。“这样就能给他们进行职业选择提供很好的参照,有利于他更好地去做自己的职业规划。”欧阳威说。

今年将充分发挥各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在莞高校的作用,从4月至12月连续开展高校毕业生系列线上线下招聘活动。其中,市级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举办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各2场,举办就业创业政策进校园活动8场;各人社分局分别举办线上线下高校毕业生专场招聘活动不少于2场。

优化服务

努力满足高校毕业生多元化求职需求

上述的大型招聘活动,只是东莞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通过广覆盖、高密度、多层次的招聘活动,东莞将全力满足高校毕业生多元化求职需求。在举办系列招聘活动的同时,东莞将全方位拓渠道、优服务、强保障,帮助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

在服务保障方面,我们有33个镇街(园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为高校毕业生提供推荐就业、创业咨询、职业指导、就业创业培训及开展就业服务日等常态化公共就业服务。”东莞市人社局局长司琪说。

东莞市人社局同步利用线上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公益网络招聘活动,并推进“云上校企合作洽谈会”,举行不同主题的促进院校毕业生就业直播活动。依托就业见习基地、重点用工企业,积极开发适合高校毕业生的优质见习岗位,让毕业生在岗位上提升实践技能。

司琪介绍,在政策支撑方面,最近出台的“2.0版促进就业九条”,新增加了高校毕业生基层岗位补贴和一次性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针对高校毕业生的专门性就业创业补贴共7项,将困难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提高到3000元,并对所有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补贴放开户籍限制,让高校毕业生及企业享受各项就业创业补贴红利。

在创业带动就业方面,东莞将创业担保贷款申请最高额度由20万元提升至30万元,此外还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创业促进行动。

依托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和“赢在东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东莞市相关部门将选树培育一批高校毕业生优秀创业项目,按规定给予一次性奖补,落实一次性创业资助、租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政策。

东莞市人社局还将组织一批有创业要求和培训愿望并具备一定创业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免费参加SYB创业培训和农村电商带头人培训,提升创业能力,营造鼓励高校毕业生创业创新的浓厚氛围。

全力扶持

盘活更多岗位,为毕业生就业“开源”

为了让更多高校毕业生能够顺利就业,东莞市出台了相关政策进行扶持。

日前召开的东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做好2020年基层社区工作者岗位吸纳建档立卡等困难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

根据《通知》,东莞将开发100个基层社区工作者岗位,其中东城、南城、莞城、万江按每个街道开发4个岗位,其余28个镇街每个开发3个岗位。

2020届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及择业期内未落实工作单位的高校毕业生,属于城乡困难家庭成员、经残疾等级评定机构评定为残疾的人员、办理失业登记手续1年以上仍未就业人员或被认定为就业困难人员之一的,可以成为基层社区工作者岗位吸纳对象。

毕业生入职后,将在村(社区)主要从事村(居)民自治、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区服务、公共法律服务的岗位。

岗位职责包括协助村(居)委会开展村(居)民自治工作;组织开展“民生大莞家”、劳动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工作、公共法律、文化体育等社区服务;培育发展各类城乡社区社会组织,协调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工作。

本次开发的基层社区工作者岗位补贴待遇按6000元/人/月执行,服务期2年。服务期满后,将通过政策指引等方式,促进其通过其他渠道就业创业。对有参加技能培训、参加创业培训、申请创业担保贷款、入户城镇等方面需求的人员,将积极给予支持,保障其享受政策扶持。

与此同时,东莞将实施国有企业就业引领行动,持续优化国有企业人才结构,推动市内国有企业调整招聘计划,在岗位分配上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特别是向困难毕业生倾斜,发挥国有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引领示范作用。

东莞市人社局将进一步扩大“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的覆盖范围,各人社分局要加大民营企业岗位信息的收集,鼓励民营企业参加“民营企业招聘月”活动,为民营企业和毕业生搭建专属对接平台。

值得一提的是,东莞将实施事业单位公开就业招聘专项行动,组织全市有计划补充2020届高校毕业生的各级各类事业单位开展专项招聘,通过统一招聘时间、统一募集岗位、统一报考条件、统一发布公告、统一组织报名、统一考务要求等“六个统一”,简化招聘流程,优化招聘服务,提升招聘效能,有力推动2020届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

东莞人社系统还将对直属技工院校和事业单位对现有空缺编制进行盘点,统筹拿出一定比例的空编岗位,面向2020届高校毕业生开展专项招聘,进一步优化技工院校和事业单位人才结构,推动人社事业高质量发展。

开发岗位

实施就业见习行动,助大学生融入社会

在上述的2020届东莞市高校毕业生就业攻坚专场招聘活动上,不少有就业或实习需求的求职者来到现场了解情况。

茶山本地姑娘小谢在华南农业大学就读食品工程专业,她本来已经取得了国外一家大学的录取通知,但今年因为疫情影响决定不再出国,转而在国内读研。

“现在距离考研还有点时间,我觉得实习还是很重要的,在学校里面学习的东西与社会还是有距离。我希望在招聘会上能够找到实习单位,提前接触社会,对以后的就业很有帮助。”小谢说。在招聘会上,她面试了几家食品企业,其中一家是茶山本地企业。“这次举办的招聘活动很好,对我们大学生就业很有帮助。”

像小谢这样需要实习的毕业生,东莞市人社部门也制定了相关办法去帮助他们。

今年,东莞实施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行动,依托全市就业见习基地、重点用工企业、重大项目,开发650个以上适合高校毕业生的3—12个月优质就业见习岗位。

对组织毕业2年内的高校毕业生或16—24岁失业青年参加就业见习的各类用人单位(劳务派遣单位除外),将按每人每月最低工资标准的50%给予就业见习补贴,补贴时长为3—12个月。

此外,结合打造“技能人才之都”的工作,东莞将实施高校毕业生技能提升行动。支持高校毕业生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根据产业发展需求和个人职业规划,选择合适的培训项目,进一步提高职业技能和适岗能力。引导高校毕业生积极参与“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

技工院校取得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相应职业资格证书的毕业生和特殊教育院校职业教育类毕业生,可参照高校毕业生享受就业补贴政策。其中,符合岗位要求的,纳入相关就业吸纳行动覆盖范围。

■一线走访

校企合作共育优才

广东科技学院(南城校区)2017—19届学生,将于9月9日开学。然而,该校2017届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刘鹏却不用立即回到学校上课,而是继续在顺丰速运(东莞)进行轮岗锻炼。

三个多月前,东莞顺丰启动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顺丰&广科“3+1”产业班人才培养项目,旨在通过3年校内课程学习及1年企业轮岗实习的方式,为管理岗位培养储备干部。读大三的刘鹏顺利地通过层层选拔,从今年7月28日起,成为了“预备级”的东莞顺丰人。

经过20多年的发展,顺丰速运已经成长为国内领先的快递物流综合服务商,高度重视就业岗位的提供和人才的培养,通过大专院校招聘和“优才计划”招聘持续吸纳优秀应届毕业生作为企业储备力量。近一年来,有近300名大学生选择东莞顺丰作为职业生涯的起点。

以多种方式吸引优秀毕业生

每逢“6·18”“8·18”“双11”等线上购物促销日,都会带来快递量的暴增。为此,快递公司常会在下半年集中招聘一线工作人员以保证收派件的时效性。而东莞顺丰却逆势而为,在今年上半年就完成了人员的大规模招聘,与2019年同比净增1000人,与去年12月相比,收派、仓管、客服等一线人员净增约600人。

据东莞顺丰人力资源部负责人李杏爱介绍,在今年新增的人手中,有大约15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是通过5—7月的大专院校招聘进入东莞顺丰工作的。“每年东莞顺丰都会到广州、东莞、广西的一些院校去招聘应届毕业生。”李杏爱说,“针对专业院校,我们还开展了校企合作,学生毕业如果选择东莞顺丰会有一定优势。”

所谓校企合作,是指顺丰会在一些院校开设规模约50—60人的“顺丰班”,有意愿在毕业后进入顺丰工作的同学可以提前在校内接受有关顺丰企业文化、快递物流操作、相关快递产品等内容的培训,并在“6·18”“双11”等快递高峰期协助进行收派、仓储工作。“这部分同学已经对顺丰有一定了解,而且经历过‘实战’、熟悉操作流程,所以在毕业的时候我们也偏向录用他们。”李杏爱介绍。

除此之外,顺丰还有另一“校招法宝”——“优才计划”。每年9—11月,顺丰会面向全国的重点高等院校启动“优才计划”校园招聘活动,培养未来各快递网点主管,甚至更高管理层次的储备干部。“优才”们进入公司之后会经历一套相对明确的职业提升规划:首先用6个月到1年的时间培养成主管,2—3年后争取竞聘为分部经理、片区高级经理等职位。

“顺丰一直敢于用新,我们一定会给大学生相应的平台和机会,只要是适合的人才都可以在顺丰发光发热。”李杏爱说。

完善的培训体系让新人快速成长

自7月28日起进入东莞顺丰开始为期一年的培训,刘鹏至今已经在收派、仓储等一线工作岗位上经过了第一轮的历练。

7月底的一个台风天,暴雨倾盆而至,刚开始接触收派岗位的刘鹏和泉塘点部的收派员全其荣一起前往东莞某工厂派件,全其荣自己淋着雨,却用伞遮住快递,坚持把一车的快递一件件送到客户手上。

刘鹏记得,当时配送快递即将超时,如果快递员超时派送会对其派送率造成影响,但当时全其荣却说:“派送准时率固然很重要,服务好每一个客户更为重要,我们要尽责,把每一个快递都送到客户手上。”

“最初选择顺丰是考虑到它在物流行业是龙头企业,而且工作相对稳定,产品线也完整,新人来到这里可以快速提升自己。”在对顺丰的操作流程有了基本了解,又接受了一线师傅传帮带后,刘鹏对顺丰的企业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

今年受疫情影响,很多高校学生无法来到各大企业的驻点参加相关考试,因此顺丰今年的校招全部在线上进行,减少了直接接触,也省去了学生来回奔波。

对于专业岗位定向招聘的大学生,授课培训结束后会根据岗位分配带岗师傅,采用“老带新”的模式进行岗位专业知识培训;而东莞顺丰也会根据带岗效果,给负责带新人的前辈们提供培训津贴,“这样师傅们就更愿意带学生,也会更用心地去帮助他们。”李杏爱说。

此外,东莞顺丰对于通过“3+1”产业班项目和“优才计划”招聘的优秀毕业生,还会有为期1年的全方位职业培训计划:除了由基层岗位的师傅带岗实践了解全流程运作外,还会有企业管理层人员“一带一”传授管理经验,邀请外部讲师开展时间管理、领导力等方面的培训。“我们希望他们可以快速成长,并且在有好的机会晋升时,推动大学生往管理岗位发展。”

年轻、有活力是应届毕业生的优势,但是也可能会出现“跳槽”的情况,对于东莞顺丰而言,“用行动留住人才”是他们信奉的准则。

“大学生们有冲劲、有想法,只不过是在管理上缺乏经验,这些是我们在培养过程中能够弥补的。”李杏爱说,“更重要的是我们会让大学生们看到公司不只是停留在宣讲上,而是真的敢于用新、真的会提供机会。看到这些,我想他们是可以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